香港藥房有“山寨”日本藥出沒,包裝上的日文連日本人也看不懂
發布日期:2019-03-21
“‘龍之散’?是龍角散失散多年的兄妹嘛?”
“‘便の使用’?是指上廁所的時候用嘛?”
......
日前有港媒爆出,在香港藥房有“山寨”日本藥出沒,而且“山寨”得不專業,不僅包裝上重點部分都是中文,只在邊角隨便印幾行日文“點綴”,而且點綴的日文,連日本人也看不明白。
甚至,這事已經傳到日本,一堆日本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研究“港版”日本藥——當然不是正經研究,而是當笑話看。

綜合香港新聞網等港媒報道,其實這個問題在香港的藥房里面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,在香港本地的論壇上,也有網友發帖“曬”自己上當的經歷,譬如想買“白兔牌暗瘡膏”,一不小心買成了“月兔牌暗瘡膏”,用了之后發現沒效果,仔細對比才發現貓膩所在。

有香港網友總結出這類“山寨”日本藥的一個共同點:外包裝上乍看都是日文,但仔細看看,會發現用法、療效等重點部分全部是中文,日文集中在邊邊角角,看起來更像是“點綴”或者“裝飾”,仔細讀起來則能感覺出像是用軟件翻譯出來的,常有各種“驢蹄不對馬嘴”。事實上,只要看到“中文+日文”的包裝,就需要警惕,因為日版都是日本包裝,港版都是中文包裝,沒有中文混雜日文的。
而據香港當地媒體報道,香港藥房里的“山寨”日本藥,包裝、名稱等,都與正品相似,黑心商家的常用套路是將正品與“山寨”藥放在一起,讓買家誤會它們是同一系列但不同版本的產品,或者當顧客提出購買某名牌藥時,同時取出正牌和假貨,但極力游說客人購買后者。
如何才能避免上當呢?
首先,盡量要選擇正規的連鎖藥店或一些注重名聲的老字號。
其次,留意藥物包裝上是否印有香港藥物注冊編號,西藥為“HK-XXXXX”,中成藥則是“HKC-XXXXX”或“HKP-XXXXX”。
最后,保存好收據,一旦出現產品質量問題,則可憑單據追究。根據香港的相關法律,售賣假貨,一經定罪,最高可被判罰款港幣50萬元及監禁5年。